1
细品香茗,享受一苦、二甜、三回甘的茶趣;细品九月,欣赏初秋北京的浓墨轻涂; 细品唐诗宋词,感叹古人生动笔触下的气度与韵味;细品一处风景,领悟旅途中不一样的美好;细品身边小事,感悟平常生活中不平常的道理……请在“细品 ”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
一、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目的意义、范围和要求的审定。审题的过程就是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
审题与立意密不可分,审题是立意的前提和基础,立意是审题的拓展和细化。
(一)对题目及引导语的理解
“细品”是一个偏正结构的词语,含有“仔细品味”之意,再结合引导语中“一苦、二甜、三回甘”“不一样的美好”“不平常的道理”的提示,学生应该审出出题人的意图:细品的对象要有美感有哲理或是正向的东西;细品的过程要有细节,有重点;细品的结果要落在个人的认知或感悟上,且要有新意或深度,整个过程伴有愉悦感或成长感。(微信公众号:伊人频道)
(二)写作重点
1、细品的过程要详写
2、要有深刻的认知,能品出点什么.
(三)选材:可写景、写事、写物、写人(切入点越小越好驾驭)
3
二、写作难点
(一)、细致“品”的过程要详写,描写要充分
(二)、结尾的认知要具体而深刻,有厚度。
4
三、存在问题
(一)、选材性质不恰当:细品南京大屠杀博物馆、细品“厚黑学”……
(二)、选材范围过大:细品人生、细品各地特色、细品生活
(三)、品味的过程走马观花,无重点,记流水账。
(四)、品味的收获不明显,或过于概念化——坚持、团结、母爱……没有挖掘这些大主题之下的细微之处、独到之处。
(五)、情节设计缺少层次或变化,能见出“品”,不能见出“细品”,个人感悟也就看不出层进式提升或反转式提升。
5
四、建议
(一)、读题审题的能力要加强。
(二)、加强片段描写练习,提升描写能力。
(三)、动笔前列提纲。
(四)、鼓励学生写原创文,不过分依赖之前的成文。
(五)、学生要选择熟悉的有一定了解的素材来写,否则,光套个空架子,驾驭不了(汉服、国粹……),如果学生真的喜欢,可以去做一番探究,写出一篇好文章来。
6
五、可借鉴的作文
01
细品西塘
江南水乡,喧闹繁华,灯红酒绿,这大抵是一个人对西塘较为中肯的评价。但所谓,热闹非凡的西塘,却有它不为人知的静的一面。这种静并非雪落长白的寂静,也并非大漠黄沙的沉静,而是一种沁入心脾的宁静。
细雨欲来烟雾升。雨如丝,雾如纱,轻拢在西塘上方。此时的游人稀少,大多都进到了酒馆中避雨。徉长的街道上,寥寥几人,雨珠滴答滴答的落在青石街道上,原本喧嚣的小桥,此时也只有雨滴滑入溪水中的回声,烟雨中的西塘,宁静,悠远。
几时,我撑着伞来到白墙黛瓦下,坐在雕栏处,细品着江南西塘的古韵。远远的,我好像看见戴望舒笔下的那位丁香姑娘撑着油纸伞款款走过,脚步虽轻,却十分坚定。
抬眼望去,雨滴顺着青瓦,留恋的落入溪中,荡起一圈涟漪,缓缓散开,而又归于平静。
《渔歌子》中有一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闭上眼,仔细聆听雨落的声音,那位渔人好似就在不远处的岸边,披着雨篷,在烟雨朦胧中享受着渔人之乐。
顺着小青石板路来到一户当地的人家,白墙黑瓦,偶尔传来一阵犬吠。这里远离着繁忙的都市,在名为江南西塘的画布中,静静的伫立,为它添上必不可少的一笔。时间的呼吸奏响了岁月的笛声,这户人家好像逃脱了时间的车轮,仿若世外桃源,怀着慵懒的心情,悠然自得。在茫茫世界中,品味着这一丝安静,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有时我会羡慕陶潜那种归隐山居的洒脱。不追求名利,不追求金钱,只做一个让自己沉静下来,仔细聆听内心声音的人。烟雨中的西塘便能让我静下心,好似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便是这般悠闲。生命短暂却又美好,在这仅有的时间里,不要去做一个埋头追寻终点的旅人,道路两旁的花花草草,旅途中的坑坑洼洼,同样值得细细观赏,品味。停下繁重的脚步,在宁静的西塘里问问自己跳动的内心,究竟在追求什么?
在错综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守住内心的平静,避开世俗的纷扰。犹如此时的西塘,安谧,恬静。
细品西塘,宛如品尝一盏香茗,使人静心修身,回味着齿间留香。同时也在询问着自己的内心你心中的静是否也如同这雨意连绵的西塘,宁静,悠远。
02
细品五台山
因为家中父母年年都有礼佛的习惯,我便年年随着他们去五台山中礼佛。
初品五台山,似乎这里除却庙宇与僧人之外,并无任何特别。它既没有泰山的威严壮丽,也没有香山的风骨优美。它不如黄山的雄伟,也未及贺兰山的悲凉。它只是淡然的立在那里,并无其他。你会不禁奇怪起来,这样一座山,为何会成被佛教认为的圣地呢?
再品五台山,你似乎有些明晰了。这里的一切,都带着一股子说不出的灵气。草叶青翠,鸟鸣兽嚎,似乎都有一种神圣——自然的神圣。黄顶红瓦的庙堂,僧人敲击木鱼的诵经声,让身在五台山的人们进行了一次灵魂上的涅槃。
曾有幸和院内的僧人打过交道,他们不恋俗世,一心向佛。我问他们:“苦吗?”僧人答:“不苦,所谓修行,修的不是身而是心,心中有佛,又怎会感到身体的苦痛呢?”
三品五台山,我特意留心了庙中的金身佛像,他高大,庄严而慈悲,偶有细碎的光透过古朴的砖瓦间照到佛像上,便会发出一种柔柔的金光,如同佛祖显灵了一般。我这才明白,为何五台山会被称为“圣地”。
礼佛,是一门功课,在五台山的礼佛,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需要心中念着佛,一步步的攀上阶梯。这对我来说,此前几乎是不可能的,可在我品过了五台山的灵韵之后,似乎自然就明了佛教的释译。所谓万物有灵,万物慈悲。
我佛慈悲,予我们这五台山的一花、一草、一木,让我们得以细细品味。曾有人说过这五台山乃是佛祖的手。我想也是吧,这里,可不是佛祖的掌上明珠吗?
03
细品莲花池
山里的夜是那么的寂静,朦胧。山的中央有一个莲花池。她,是那么的美,那么的宁静。
暑假我和家人一起到山中夜营。到了傍晚,就如海面上的波涛汹涌结束后,一切又归于了平静,徐徐的清风拂来氤氲花的幽香。还有在城中看不到的满天繁星。
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趁着这美丽的夜景,我在山中散起了步。这里没有喧闹,处处都渲染着安静,听到的只有夏蝉嘹亮的歌声还有风儿低声的耳语。向前走着隐隐约约看到了一片光亮,走近一瞧,原来是个莲花池。
她如同一个明镜一般,反射出了皎洁的月光,和天上的点点璀璨的繁星,那繁星就如黑暗中的一颗颗夜明珠,拥有着迷人的光芒。也许只有在这幽静的夜晚他才能安静的独賞星辰。
我坐在一块石头上,享受着这个清净的世界。
池中的莲花穿着蓬蓬的舞裙,似个自信的舞者,也似个娇滴滴的少女。池中翠绿的莲叶中还有水珠。你一晃她们呀,她们就玩耍了起来。像一个个白色透明的小精灵。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受到寺之明静如处积之中,今我与莲花池前神清气爽如在真空。
我闭上双眼,仔细感受这一切。心中澄净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名,头悬明静,人池一体。我静静地听,还听到一些飘渺的流水声在池中。也或许是鱼儿游玩的声音,或许是莲花摇拽的声音,又或许是池的下面还有一个虚静世界是那里发出的声响。
我享受着安静,猛发现这些声响在从前未听到,这样的景象也未注意到过,但他们一直都存在于这大千世界,只是我不够细心,不够用心地观察罢了。
觉得这些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的莲花像极了身边的美好事物,也像极了我的家人和我所拥有的一切。原来他们都一直在我的身边,而我习惯了,所以不再觉得生活美了。
这条人生路我也许走的太匆忙,一直向远方求与结果,忘了初心,忘了快乐,那些美好的事物一直都没丢失,只是我把自己的心弄丢了。
在宁静中请你仔细找找,发现美好的事物一直都在身边,从未走远!
04
细品敦煌莫高窟
闭上眼,仿佛还能听到风沙中叮呤作响的驼铃声,开崖凿窟的击打声,还有忽远忽近的讲解声……
以前,我对莫高窟的印象仅仅停留在丝绸之路。而去年暑假的西夏之行,让我对那片苍凉的西北土地,平添了些许的敬意。那分明是一个千年的文化圣地。走在贫瘠的黄土上,观望石窟群中的那座九层楼,依山而建,高耸飞檐。从楼下观望莫高窟,几百个洞窟遮遮掩掩,令人目光迷离。穿过历史的迷雾,仿佛看到古人对佛教的信仰、对安宁境界的追求是如此的执着。要不,他们怎么可能仅凭双手就开凿出这么庞大的莫高窟呢?无限感叹和佩服之中,我连忙加快脚步,渴望早点遇见那个虚无又高洁的世界。(微信公众号:伊人频道)
一进洞窟,各种佛像壁画扑面而来,让人在这种狭窄的空间里,也能感受到空阔、伟岸。我的内心瞬间宁静,一如在佛祖的教导下顿悟一般。壁画中演绎着历史的沧桑,那阴森树林里饿狼的哀嚎,王子的善心……仿佛就在眼前。岁月使他们露出了本真的模样,褪黄的边边角角,抵挡不住美妙绝纶的故事。
洞口壁画上的凿洞人更是让我感慨万千,他们专注而又详和。都说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细细思量,心底里极为认同这句话。正是他们有着这样的信仰,并满怀虔诚和幸福地搭建了这个“极乐世界”,才给世界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精神遗产。千年下来,这些文化积淀,让我们后人看了更觉安宁。
我们观赏的几个洞窟,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讲解员讲解的。她不时指着壁画,带我们细细品鉴。讲到高潮之处时,甚至会挥舞手臂,尤其是讲到英国人斯坦因,仅仅用几两银子就从王道士那收购走大量经卷画作时,她更是激动万分。是啊,国力衰弱,就连人们的生命财产都无法保证,更何况是那些还不知道有多大价值的文化遗产?女讲解员对这份工作竟执着了二十多年了,她把最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敦煌。我想,应该是信仰的魅力,让每个敦煌人都留有坚守敦煌的力量吧。
一切景语皆情语。旅程匆匆,再美的风景也留不住归去的心。细细品味敦煌的美,静静聆听敦煌人的坚守,好好感受这样的深情。很想再拥抱一会敦煌城的太阳,很想搭一列时光车回到古代敦煌……太多很想,却只能化为远方。
05
细品苏东坡
苏东坡,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你用你那绝世的文采与坚持不懈的毅力,铸造了中华历史上一座不朽丰碑。
打开书本,品读你的故事,品读你的人生……
乌台遭贬
乌台诗案,一场天真的对抗,满腹牢骚的你却高估了朝堂的威严,于是莫名被捕,莫名被下放牢狱,像一个不懂世故的孩子触怒了喜怒无常的家长,牢狱之灾,构辱通宵,落井下石,方才知世事的无常。
你像一个被朝廷戏耍的玩具,随意玩弄,随意虐待,又被随意丢至角落。130天过去了,朝廷玩够了,便把你下放黄州,你拖着血肉模糊的躯体,从阵阵嘲讽中离开。
心安吾乡
你来到了那个慷慨收留你的黄州,一片萧瑟之地,“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拣尽寒枝不敢栖,寂寞沙洲冷。”你望着滔滔的江水,思已无处归,望着头顶的一轮满月,心已无处依。
来到黄州已是三年,憔悴,悲怆,落寞的情感把你包围,使你忘记了时令的变迁,直到触目乌鸦衔纸,方才知寒食节的到来。流放,流放心如死灰,可经寓娘的一番话点醒了你,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蓑烟雨
黄州条件固然艰苦,可总要生活下去的,你买了锄头和牛,那是一个农民的笔墨纸砚,可这次却不是为了审美,而是为了生存。
你踏过满是泥泞的土地,穿过满是荆棘的丛林,你与田地中耕作,于山头处歇息,你不畏惧命运的安排,而是动手改变现状,口中悠然吟出一句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天空中下起小雨,你骑上骏马,不久便消失在了丛林深处。
我合上了书本,东坡的伟大在于他改变了黄州。东坡之前不知黄州,东坡之后,黄州依然是黄州,还是一样的艰难困苦,只是多了些苏子的不懈努力与动人诗赋。你用你那坚韧不拔的意志改变了黄州的处境,你用你传诵古今的诗词改变了黄州的温度。
细品苏东坡,让我走进了你的故事,走进了你的人生。
06
细品尼摩船长
想必大多数人都阅读过《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书中阿隆纳斯教授一行人从登上“鹦鹉螺号”一刻起的经历吸引了绝大多数读者,而我认为,尼摩船长的特点,才是凡尔纳最为关注的一个角色。
起初我对他的印象仅仅是“冷漠”与“博学”而当我再读起这本书时,才发现,在这种人物设定下更多藏着作者把自己的梦想、特点、以至于追求放在了这个形象中。
细品尼摩船长的嫉恶如仇。整个在“鹦鹉螺号”上旅程中,从阿隆纳斯教授初次与船长交谈,到即使是船被困在厚厚的冰层之下时,尼摩船长一次也没有表露过任何的激动。可是,就有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他握紧拳头,怒不可竭,悲伤地喊出“击沉它”三个字,就是遭遇了一艘曾经灭亡了他的国家的船只,他的嫉恶如仇,在这一时刻爆发了出来。
细品尼摩船长的宏大愿望,阿隆斯教授与尼摩船长谈论时,船长曾经负债上百亿法郎,在大洋中的一座孤岛上隐姓埋名,耗时数年终于搭建好这艘潜艇“鹦鹉螺号”。如此浩大的工程和如此之久的时间,仅仅用来把玩是不现实的,那是为什么?为梦想,海下航行时,尼摩船长不止一次搜寻海下的宝藏,再把成箱的宝藏运送上岸,我于是将这与他的际遇联系起来,经历过战争的他显然在一箱箱珠宝、金条之间,完成他帮助贫苦国家不再受人压迫的宏大愿望。
细品尼摩船长的慈悲为怀。从一开始尼摩船长救起阿隆纳斯教授一行人到救起差点淹死于海中的采珠人,都体现着这一特点。阿隆纳斯教授一行人,曾载着大船用炮弹对潜艇狂轰乱炸和尼德兰尖锐鱼叉向“鹦鹉螺号”的攻击,尼摩船长不计旧事,还是救起了他们,当看到采珠人即将淹死时,他奋不顾身地搭救,还施予钱物。这些事都能体现他的慈悲。
我想,《海底两万里》之所以能够被奉为经典,是因为人能从尼摩船长身上看见了当下人性缺失又宝贵的一部分。
07
细品国粹精韵
国粹,顾名思义,一国之精粹,必是沉淀了一个国家深远的历史,浓缩了一个民族崇高的气节,它的传承需要一代代人的兢兢业业与默默坚守。
那是我少有的欣赏京剧的机会。爸爸的一个挚友邀我们全家去梅兰芳大剧院看戏,《淮河营》。来到大厅,看着海报上一个个精致带妆的形象,心中不免一丝丝小激动,脑海中也不由浮现出演员在台上唱念做打的神态,风光无限。就在我盯着海报发愣的时候,我得知我们竟有一次参观后台的机会!眼看时间离开场还久,就在剧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先一睹为快。
撩开帷幕,迎面扑来的嘈杂是我没有想到的。可抬眼望去,有人化妆,有人练唱词对白,还有人演练招式动作……听似嘈杂,但各自望去,又仿佛达成了一种巧妙的秩序。在一排排镜子前,一笔笔油彩在脸上绘出不同的神态、不同的性格,看在眼里的我们好似置身云端,旁观历史的变迁,但亘古不变的是这些艺人对艺术登峰造极的追求渴望。
场上锣鼓声响,一个个角色亮相登场。眼睛看着屏幕上的台词,耳中听着嘹亮铿锵的念白,现场观众无不热血沸腾。舞台上人物来来往往,通过动作与音韵,人的七情六欲竟能穿过那脸上的浓墨重彩展示在观众眼前:皇上在宫内挥毫书圣旨,太监处廷外朗声读奏折,将军于塞外俯身领王命,士卒立沙场舍命保家国。
一打,一唱,一吼,一笑,传神,还是传神!这也许就是国粹的魅力吧!台上的人因此而如痴如醉,尽力演绎;台下的人目不转睛,连声叫好。这也许就是国粹的内涵,一吼一喝引家国情怀,一颦一笑生风情万种。一个个形象惟妙惟肖,演得让人难以忘怀,而他们并不是市面上的“演员”,出卖尊严博人一笑。正是这些传承者与发扬者,使京剧这一国粹拥有了千娇百媚的同时又铁骨铮铮!
演出结束后,回到大厅,再次走到那幅海报前,激动已悄然褪去,心中油然而生了尊敬,尊敬刚才舞台上的每一个人,将国粹的精韵展示给世人,用职业的操守演绎国粹,传承国粹,发扬国粹。
08
细品国粹
天空中飘着几缕棉絮般的云朵,光线斜斜地射在房梁上,耳边悠悠传来川剧的腔调。我细细品味着……
成都的宽窄巷子古香古色,题匾上用浓墨勾勒着,厚重而又不失生机。红色的灯笼连成一串串悬挂在匾旁,黄色的梁角闪着金光,我轻快地走进巷子,映入眼帘的是推车卖糖葫芦的小商贩,玲琅满目的小商品,还有满目朱红的建筑群。巷子两边有一排商铺,房顶的瓦片还依稀可辨。
往前走去,有一棵参天古树傲然矗立其中,枝繁叶茂,仿佛能把天空填满,不给阳光留下丝毫空隙,旁边还有一口老井。我不禁停下脚步,细细品味:没想到树木竟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能历经时光荏苒,依然生机勃勃。正当我想得出神时,远处传来尖细的曲调声。出于好奇,我循声而去。
这才发现在古树旁边的凉亭旁,有一个戏台子,我买票进去,台上的演员正在表演,跨步,转圈,走位十分熟练。川剧最为著名的便是变脸了。正在表演的是一位武生,他唱腔浑厚响亮,赤红赤红的脸谱给人一种忠心,耿直的感觉。正当我看的出神时,只见他长袖一挥,霎那间,红脸变成了煞白脸,那轻佻的表情,活脱脱像一个奸佞小人在花言巧语骗君主。很快,只见他手向下一拉,白脸变成了蓝脸,而后又变成了黄脸,有一种不可捕捉到的速度变脸,实在太精彩了,我不禁内心充满欢喜与敬佩。我边鼓掌,边细细品味着。心里暗叹道:“以前未曾注意过的国粹,竟如此精彩。”随着思考,戏剧也结束了。
我步出戏院子,放眼望去,又看到那经久不衰的古树,细细品味道:“国粹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应该珍惜和传承,就像那棵古树般,面对岁月洗礼,依然傲然挺立,我们的国粹也同样源远流长……”
在回宾馆的路上,我不断品味着,思考着,川剧悠扬的曲调不断回荡在耳边,永不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