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出世间万象,传递着无尽的情感与智慧。每一句诗词的背后,都仿佛藏着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等待着我们去探寻、去感悟。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二十五句唯美摄魂诗词的奇妙境界,领略那跨越时空的魅力。
1. “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蔡伸《柳梢青》
- 蔡伸生活在两宋之交,历经战乱与动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常常借自然之景抒发内心的感慨。这句词或许是在一个春日,他看到满院的海棠花开如锦绣,梨花如雪飘落,被这美丽的景象所触动,于是写下了这句词。
- 此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盛景。“满院东风”营造出一种春风拂面的温暖感觉,为整个画面奠定了基调。“海棠铺绣”,将海棠花比作锦绣,形象地表现出海棠花的繁茂与艳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梨花飘雪”,则以梨花飘落的姿态比喻雪花,既写出了梨花的洁白轻盈,又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整句词通过对海棠和梨花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 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在途中他看到了广袤的沙漠、孤烟升腾以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的壮丽景象,深受触动,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 这句诗以简洁而雄浑的笔触,勾勒出了边疆沙漠的独特风光。“大漠孤烟直”,描绘了沙漠中烽火台燃起的孤烟直上云霄的景象,给人一种孤独、寂静之感。“长河落日圆”,则展现了黄河边上落日浑圆的壮丽画面,长河的辽阔与落日的辉煌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宏大、壮美之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壮丽景色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情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 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这句词便是他在孤山赏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此句堪称写梅的经典之作。“疏影横斜”描绘了梅花稀疏的影子横斜在清浅的水中,表现出梅花的姿态优美、淡雅脱俗。“暗香浮动”则写出了梅花清幽的香气在空气中飘散,给人一种若有若无的感觉。“月黄昏”的背景设置,更增添了一份静谧、高雅的氛围。整句词通过对梅花的影子、香气和环境的描写,塑造了梅花高洁、清幽的形象,也体现了作者孤高自许的情怀。
围坐红泥小火炉,煮酒谈今夕。”——清·潘榕《卜算子·寒夜围炉》
-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作者与友人围坐在红泥小火炉旁,煮酒论谈,享受着这温暖而惬意的时光。这句词便是对这一生活场景的生动描绘。
- 此句营造出了一种温馨、闲适的氛围。“围坐红泥小火炉”,让人感受到了冬日的温暖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煮酒谈今夕”,则表现出人们在这温暖的环境中,放松心情,畅谈人生的情景。整句词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让人对这种简单而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宋·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 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生活虽然清苦,但他却能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这首词便是他在一次春日郊游后所作,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清欢之味的感悟。
- 这句词描写了苏轼在春日里品尝茶和野菜的情景。“雪沫乳花浮午盏”,形象地描绘了茶水上浮着白色泡沫的样子,给人以清新之感。“蓼茸蒿笋试春盘”,则写出了作者品尝春日野菜的愉悦心情。最后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苏轼对清淡生活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在他看来,人间真正的美味不是山珍海味,而是这种简单、质朴的清欢之味。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宫女在秋夜中的寂寞生活。杜牧通过对宫女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孤独与哀怨。
- 首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营造出了一种清冷的氛围。银色的烛光映照着冰冷的画屏,暗示了宫女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轻罗小扇扑流萤”,表现了宫女的无聊与寂寞,她只能用轻罗小扇扑打流萤来打发时间。“天阶夜色凉如水”,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寒冷和寂静,也衬托出宫女的孤独。最后一句“卧看牵牛织女星”,则表达了宫女对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对宫女生活的细致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宫廷生活的残酷和宫女们的悲惨命运。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婚后感情深厚,但由于赵明诚经常外出为官,夫妻二人聚少离多。这首词便是李清照在思念丈夫时所作,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深深思念之情。
- 这句词以落花和流水为喻,表达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描绘了落花独自飘零,水独自流淌的景象,象征着夫妻二人的分离。“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则表达了夫妻二人虽然身处两地,但却有着相同的思念之情。整句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将李清照的思念之苦表达得细腻而深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问沧海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元·高克恭《怡然观海》
- 高克恭生活在元朝,他一生崇尚自然,热爱山水。这句诗或许是他在海边观海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此句充满了哲理与禅意。诗人站在海边,对着沧海发问何时老去,清风仿佛回应般询问自己几时得闲。这种人与自然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让人回味无穷。
杜鹃不解离人意,更向落花枝上啼。”——唐·无闷《暮春送人》
- 这首诗是在暮春时节,诗人送别友人时所作。杜鹃的啼叫声,更加增添了离别的伤感。
- 这句诗以杜鹃的无情衬托出离人的悲伤。杜鹃在落花枝上啼叫,却不理解离人的愁苦。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将离人的伤感表达得更加深刻。同时,也营造出了一种凄美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离别的痛苦。
- 这句诗以杜鹃的无情衬托出离人的悲伤。杜鹃在落花枝上啼叫,却不理解离人的愁苦。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将离人的伤感表达得更加深刻。同时,也营造出了一种凄美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离别的痛苦。
“人生三万六千日,但得长闲不羡仙。”——清·陈鹏年《月华山歌为梁道士作》
- 陈鹏年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对人生有了深刻的感悟。这句诗便是他在这种心境下所作,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珍视。
-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人生三万六千日”,指出人生短暂,不过三万六千日。“但得长闲不羡仙”,则表明诗人认为如果能拥有长久的闲适生活,便不羡慕神仙。整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青山隐隐水长流,秋尽江南草未凋。”——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 杜牧在离开扬州后,怀念在扬州的友人韩绰判官,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 这句诗描绘了江南的山水美景。“青山隐隐”,写出了远山的朦胧之美。“水长流”,则表现了江水的悠长和流动之美。“秋尽江南草未凋”,即使到了深秋,江南的草木依然没有凋零,展现了江南山水的持久生命力和宁静之美。整句诗通过对江南山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
- 崔颢游历黄鹤楼时,看到夕阳西下,烟波浩渺的江面,不禁发出故乡在何处的感慨。这首诗便是他在这种心境下所作。
- 这句诗以夕阳和烟波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夕阳西下,暮色苍茫,诗人望着远方,发出故乡在何处的疑问,充满了浓浓的思乡之情。“烟波江上使人愁”,烟波浩渺的江面上,更增添了诗人的愁绪。整句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张岱《金山夜戏》
- 张岱在一个夜晚游览金山,看到树林下洒漏的月光,如同残雪一般,被这美丽的景象所触动,写下了这句词。
- 此句将月光比作残雪,营造出一种清冷、幽静的意境。“林下漏月光”,描绘了月光从树林中洒漏下来的情景,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疏疏如残雪”,则以残雪比喻月光,形象地表现出月光的稀疏和洁白。整句词通过对月光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也流露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查辛香
- 这句诗的具体背景不详,但从诗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南方雪的向往和对梅花的喜爱。
- 此句充满了浪漫与诗意的幻想。诗人想象着何时能拄着拐杖与友人一起欣赏南方的雪,那时自己和梅花都已白头。这种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这二十五句唯美摄魂诗词,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品味这些诗词的美妙,感受那跨越时空的魅力,让诗词之美滋润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