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永远陪着另一个人。人与人之间无论相聚多久,最后的结局都是别离。不是生离,就是死别!“
这句话摘自古龙的《天涯.明月.刀》。
公元1097年,这年的七夕。
秦观被贬雷州,途径长沙时,结识了一位歌女,两人一见钟情,花前月下许下了美好的誓言。
这个世上,有一种遇见叫作命中注定,也有一种遇见叫作在劫难逃。
秦观在离开长沙之时,为这份爱情写下千古经典《鹊桥仙》。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待到我重归之时,便是我们凤凰于飞之日。
谁能料到,秦观在三年之后奉召返回,途径藤县光华亭时,说着口渴,于书童取水之间,却转头安然离世。
当这个消息传到长沙,这位情深义重的歌姬千里迢迢赶来为秦观送行。
扶棺三圈,泪流不止,最后殉情而去。
我和你不经意地说着再见,却没有想到此生我们真的永远不见。
是的,人生何处不相逢,红尘何处无别离。
或许是因为“离别“两个字真的太过沉重,所以无数文人将离别时的不舍写的缠绵真挚,动人心魄。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今天分享的这首离别诗,写于一个秋天,短短四句诉尽离愁别恨,令人初读入心,再读断肠。
它就是中唐诗人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严维史料对他的文字记载并不多,他字正文,出生年月不详,于公元784年离世。
早年时间不喜入仕,留恋家乡的美好风光,隐居于桐庐,与刘长卿交往亲厚。
与岑参、韩翃、皎然、丘丹、武元衡等人都有诗词唱和,章八元、灵澈还曾拜严维为师。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唐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诗文大意可为:
我在丹阳城外把你送上船,从此以后,我们两地分别,感受到的是两个地方不同的深秋。
天色已近黄昏,你所乘坐的船只已经消失在天际尽头,看不见影子了,我还站在江头眺望,寒鸦已经归巢,而江水依然默默无语地东流。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丹阳郭:指明送行的地点,是丹阳城外的江边。
古代常见的送别地点,要么是长亭古道,要么是江岸两边。
比如王勃的“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还有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两地秋:点明送别的时间,是在一个秋天。
秋天是一个思念弥漫的季节,更何况还是离别。“两地秋“三个字看似什么都没有说,却已经把这份离情别绪烘托了出来。
柳永有诗云“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而吴文英曾说过“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秋与思念、与愁绪总是脱不开关系。
你我今此一别,从此以后天涯两地,再也不能一同感受同一个秋天,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是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秋了。
一别心知两地秋,这一句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浅浅的伤怀,其实表达的就是一别心知两地“愁”。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读到这一句想到温庭筠笔下那位在渡口苦苦等候丈夫归来的女子。“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如此真情的等待,当初的送别就可想而知,该有多么恋恋不舍。
此时严维在渡口送别朋友韦参军,同样也是不忍离去,一直到了日落西山,还在眺望着朋友远去的船只。
恐怕这个时候,其实早已看不清了,只剩一片云水茫茫。
天色越来越晚,寒鸦都已渐渐归巢,诗人还在江边伫立着,陪伴他的是悠悠东流的江水。
“寒鸦”是秋天常见的景色,比如“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比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诗人在这里用了“寒鸦”,一方面说明友人离去之后,更平添了秋天的萧瑟感,一方面也暗示诗人此时内心的孤寂。
而那奔流不息的江水,也正代表了诗人对朋友绵绵不绝的情谊。
人生短暂,相聚不易别离多,所以我们活着的时候要惜缘,惜人。
整首诗短短四句,却写出了最真的朋友情谊,不愧为一首送别佳作。您认为呢?
-end-